我等所谓新者何,亦如常人贴春联、着新衣等以为新乎?曰:不然。我等所谓新者,乃是改过自新也。 但“改过自新”四字范围太广,若欲演讲,不知从何说起。今且就余五十年来修省改过所实验者,略举 数端为诸君言之。
以下分为总论别示二门。总论者即是说明该过之次第:
学须多读佛书儒书,详知善恶之区别及该国迁善之法。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,无力遍读,而亦难 于了解者,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。余自儿时,即读此书。归信佛法以后,亦常常翻阅,甚觉其亲切 而有味也。此书佛学书局有排印本甚精。
省既已学矣,即须常常自己省察,所有一言一动,为善欤,为恶欤?若为恶者,即当痛改。除时时 注意改过之外,又于每日临睡时,再将一日所行之事,详细思之。能每日写录日记,尤善。
改省察以后,若知是过,即力改之。诸君应知改过之事,乃是十分光明磊落,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。 故子贡云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;过也人皆见之,更也人皆仰之。”又古人云:“过而能知, 可以谓明。知而能改,可以即圣。”诸君可不勉乎。
别示者,即是分别说明余五十年来该过迁善之事。但其事甚多,不可胜举。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 注意者,先与诸君言之。华严经中皆用十之数目,乃是用十以表示无尽之意。今余说改过之事,仅举 十条,亦尔,正以示余之过失甚多,实无尽也。此次讲说时间甚短,每条之中仅略明大意,未能详言, 若欲知者,且俟他日面谈尔。且有下述内容,殊略说之:
虚心。常人不解善恶,不畏因果,绝不承认自己有过,更何论改?但古圣贤则不然。
慎独。吾等凡有所作所为,起心动念,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,无不尽知尽见。若时时作如是想,自 不敢胡作非为。
宽厚。造物所忌,曰刻曰巧。圣贤处事,惟宽惟厚。古训甚多,今不详录。
吃亏。古人云:“我不识何等为君子,但看每事吃亏的便是。我不识何等为小人,但看每事好便宜 的便是。”
寡言。此事最为紧要。孔子云:“驷不及舌”,可畏哉!
不说人过。古人云:“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,岂有功夫检点他人。”孔子亦云: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。” 以上数语,余常不敢忘。
不文己过。子夏曰:“小人之过也必文。”我众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。
不覆己过。
闻谤不辩。古人云:“何以息谤?曰:无辩。”有云:“吃的小亏,则不至于吃大亏。”余三十年来屡次 经验,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。
不嗔。嗔习最不易除。古贤云:“二十年治一怒字,尚未消磨得尽。”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。 华严经云:“一念嗔心,能开百万障门。”可不畏哉!
最后,余尚有数言,愿为诸君陈者:改过之事,言之似易,行之甚难。故有屡改屡犯,自己未能强作主宰 者,实由无始宿业所致也。务请诸君更需常常持诵阿弥陀佛名号,观世音地藏诸大菩萨名号,至诚至敬, 恳切忏悔无始宿业,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感应。